第一节长城系 一、地层特征 长城系主要出露于张家口一平泉以南的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和宣化、龙关、怀安等地。区内平均厚度1480m,最大厚度4270m。其中碎屑岩占30%±、粘土岩占14%±、碳酸盐岩占56%±。自下而上由富铁碎屑岩过渡到富镁碳酸盐岩建造,属河流相、滨海沙滩相、岸边砂泥相、滨海潮浦相或泻湖相沉积。叠层石和微古植物比较发育。长城系所含矿产也很丰富:金属矿产有赤铁矿、锰硼矿、黄铁矿和铅锌矿,非金属矿产有硅石、富钾岩石、熔剂灰岩和白云岩。 据岩石组合特征,长城系可划分为五组。包括常州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缩组-庄组两个海进沉积旋回。 (一)常州沟组(Chc) 1.基本特征 1934年高振西等称之为长城石英岩。原意系指蓟县剖面变质地层之上,页岩之下一套砂砾岩和石英岩状砂岩。陈荣辉(1958)以“长城”不是固定的地理名称为由,改称崖关组。俞建章(1964)认为黄崖关标准地点并非是石英,建议改用常州村组。同年蓟县现场会议决定把常州村组改用常州沟组。其含义厘定为太古界之上,串岭沟组黄绿色含铁质粉砂质页岩之下,一套以砂砾岩、石英岩状砂岩为主及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互层的岩石地层。在迁西三屯营一带曹国权(1953)命名的景忠山矽岩可与常州沟组对比。 常州沟组以碎屑岩为主,地貌陡峻,蓟县境内古长城多建筑其上,更显得雄伟壮观。本组主要由河流相黄褐、浅红色砂砾岩和滨海沙滩相白色石英岩状砂岩组成,大型交错层理发育。其次为岸边砂泥相灰、灰黑色粉砂岩、页岩。在太行山南段赵家庄一带尚夹少量泥质白云岩。 区内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以蓟县-宽城小区较厚,最大厚度1389m,向西向南逐渐变薄,并缺失部分地层。太行山中南段由北向南变厚,最大厚度865m。 下伏地层在燕山地区主要为朱杖子群、迁西群,太行山中南段为东焦群、甘陶河群,均为不整合。 本组可详分为三段: 一段:在燕山东段以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局部夹粉砂岩。砾石成分为脉石英和石英岩,砾径3-5cm,最大10×8×6cm,被硅质、铁质、泥质呈支架式胶结,砂泥比大于1,砾石成熟度低。由于流动冲刷作用,多形成大型槽状层理和楔状交错层理。厚32-393m。燕山中段以石英砂岩、粉砂岩为主。西段以粉砂页岩为主。太行山中南段为紫红色、灰白色粉砂岩、页岩夹叠层石白云岩,具波状或水平层理。厚34-210m。 二段:蓟县一带以黄、微红色细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状砂岩为主。燕山东段和西段则为细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自下而上组成由粗到细较明显的沉积韵律。层系之间常见厚度不等的紫红色含铁粉砂质层,呈条带状或透镜状,局部可形成铁矿。砂岩具透镜状层理和交错层理。页岩和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蓟县一带层面见泥裂、波痕和水下滑动卷曲构造。宽城崖门子剖面,本段页岩发现大量的微古植物Ri. Trematos phaeridium minutum, Trachysphaeridium rugosym, Poly porata olsoleta, P.microporosa, Asperato pso phos phaera bavlensis, A. umishanensis, Leio pso phos phera aff. effusus, L.pelucidus, Sym plassos phaeridium infriatum, Dictyosphaerarugosa。上述微古植物组合具个体大、表面粗糙、褶皱成网状、膜壳厚的特点。厚31-340m。 三段:蓟县一带以灰白,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和石英岩为主,夹灰绿色细砂岩和粉岩,顶部为(厚约40m)黄绿色、灰色粉砂岩和页岩互层。石英岩状砂岩,灰白色,层理不发育,岩石致密坚硬,全区分布普遍,可视为标志层。厚51-656米 2.标准剖面描述 薊县常州村-青山岭常州沟组剖面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北。 上覆地层:串岭沟组深灰色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 ----整合---- 常州沟组 859mn 三段 14.黄褐色石英砂岩与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互层 40m 13.灰白色、淡红色厚层石英岩状砂岩。 102m 12.灰白色巨厚层石英岩,层理平直整齐。 168m 11.灰白色细砾岩及石英砂岩。 70m 二段 10.肉红、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 65m 9.浅紫色含砾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 50m 8.灰白色石英砂岩,具透镜状层理。 25m 7.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及砾岩。 25m 6.紫红色砾岩及含砾粗砂岩。 54m 一段 5.浅紫红色石英砂岩夹含小砾细砂岩 60m 4.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 30m 3.灰白、紫红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110m 2.浅肉红色、黄色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 50m 1.紫红色砾岩,砾石成分为石英及火成岩,分选和滚圆度差,铁质泥质胶结,具大型斜层理。 10m ----不整合---- 下伏地层:迁西群角闪斜长片麻岩 3.岩性岩相变化 (1)密云以东的兴隆、宽城一带,本组一段普遍发育河流相砾岩,自西向东不仅砾岩层变厚,而且砾岩成分复杂、砾径增大,大小混杂,具多韵律结构和大型交错层理,为准平原河流相。蓟县以东迁西、迁安一带,本组一段底部有一层厚10-50m的巨砾岩,砾石可达60×40×30cm,砾石多达95%,被砂泥质充填式胶结,为山地河流相。 (2)宣化,兴隆、宽城一带常州沟组二段上部,由灰色、黄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为滨海岸边砂泥相。厚40-50m。 (3)曲阳、赞皇一带常州沟组主要岩性为一套紫红色细砂岩、粘土岩、白云岩及石英岩状砂岩,白云岩中含丰富的叠层石。属滨海沙滩相和浅海沙堤相。 三段比燕山地区粘土岩增多,同时还沉积了少量碳酸盐岩。三段夹有数层海绿石砂岩。二、三段之间具明显的侵蚀间断面,三段甚至超覆在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之上。 (二)串岭沟组(Chch) 1.基本特征 已往文献称“串岭沟页岩”、“白滩页岩”(表I-6);虽也有人称“串岭沟组”,但底部包括部分常州沟组,顶部有部分团山子组。目前所称串岭沟组是一套浅海相潮间带沉积,底部由含铁砂岩开始,顶部到黑色碳质页岩夹含砂白云岩束。与上、下地层呈连续沉积。 标准剖面位于蓟县青山岭到刘庄子。向东、西逐渐变薄。厚13-889m。岩石组合以页岩占优势,其次为少量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点是钠、钾、铁含量较高,底部常形成铁矿(宜龙式)。微古植物丰富。地貌多形成沟谷或低缓丘陵。标准剖面可分三段: 一段为黄褐色砂质页岩夹黄绿色粉砂岩和含铁细砂岩。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砂岩、粉砂岩、页岩呈明显韵律沉积,单个韵律最大为127mm。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泥裂、波痕等层面构造比较发育。 二段以黑、深灰色页片状或纸片状粉砂质页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粉砂质条带和白云岩。具水平层理。粉砂质页岩为基本韵律层,厚<1cm。深灰色页岩风化后多出现柱状节理,是确认地层的重要标志。 三段由黑色页片状含粉砂页岩、灰白色薄层粉砂岩组成,顶部夹2-3层浅色微晶碳质白云岩。具波状及水平层理,层面有泥裂和水下滑动荷重卷曲构造。 在二、三段黑色页岩中含丰富的微古植物:Asperato psophos phaera bavlensis, A.concentrica, A. parlialis, A.umishanesis, Dictyos phaera macroreticulata, D.rugosa,D. sinica, D.sp.,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 其中以 Margominuscula和 Dictyosphera为该组独特分子。 2.标准剖面描述 天津市蓟县船仓峪岭沟组剖面 上覆地层:团山子组深灰色含铁白云岩 ----整合---- 串岭沟组 880m 三段 22,黑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显微粒状构造,风化后为片状。54m 21,黑色页片状粉砂质伊利石页岩,风化后为小棒状。60m 20.灰黑色泥质含灰白云岩,偶夹黑色页岩和石英砂岩。 36m 二段 19,黑色页片状含粉砂质伊利石页岩,夹薄层粉砂岩透镜体,底部含少量细砂岩条带,上部具黑色碳质白云岩夹层及硕质碎片。330m 18.黑色纸片状页岩及粉砂质伊利石页岩。70m 一段 17,黑色页片状粉砂质伊利石页岩夹少量粉砂质细条带,局部含海绿石。120m 16.深灰色、黄褐色粉砂质伊利石页岩,粉砂岩及含铁砂岩透镜体。 90m 15.深灰色石英砂岩与泥质铁质粉砂岩互层。 120m (四)大红峪组(Chd) 1.基本特征 1934年高振西等称“大红峪石英岩”。系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单位,下部夹有富钾页岩,上部为泥晶白云岩。在蓟县一带以石英岩状砂岩(俗称小白石英岩)与团山子组分界。此外,在燕山东段(沿喜峰口断裂带附近)其中部尚有火山岩。标准剖面在蓟县大红峪沟。 本组主要特点是厚度和岩性变化较大,砂岩中多含长石,富钾页岩具鲜艳的翠绿色,火山喷发于滨海环境。厚81-408m。与下伏团山子组整合接触,局部见假整合接触,在滦县以东,可见其超覆于太古界之上。在蓟县一带可分三段: 一段: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硅质、钙质页岩和翠绿色富钾页岩。 二段:下部为白色巨厚层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富钾火山岩。 三段:含燧石泥晶、细晶白云岩和燧石条带白云岩。 石英岩状砂岩具交错层理和粒级层理,层面上保留有流水沟和波痕。 叠层石有 Xiaohuang yuella petalina, Tuberia turbinata, Epiphytoidella bellula, Conophyton dahongyuensis, Kussiella f., Nodoslylia, Tabuloconigera,数量不多,以层柱状、球状、瘤状为特点。 微古植物有: Trachysphaeridium culltum, T. hyalinum, Polyporata obsoleta,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A. partialis,以疣面纹饰占多数。 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平谷-蓟县-滦县一带,其中以平谷北山厚度最大,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向东有明显减弱之势。岩石类型以熔岩为主,火山碎屑岩较少见。熔岩类主要为粗面岩和钾质玄武岩,以富钾为显著特点:K2O平均含量为6.43%(玄武岩,11件样)和11.38%(粗面岩,18件样)。据陈晋镳等研究(84),本组的岩浆喷发活动,既具有海相特征,如与海相沉积岩有逐渐过渡的“掺杂”关系,气孔中充填有绿泥石等;又有陆相特点,如气孔极为发育,其中充填有碳酸盐,以及熔岩的碳酸盐化等。说明它很可能在岩浆 溢流时,一部分为海相,一部分由于迅速堆积,而高出水面,形成火山岛。有关火山岩的详细特点和分类,将在第二篇中叙述。 2.标准剖面描述 天津市蓟县大红峪沟大红峪组剖面 上覆地层:高干庄组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和长石石英岩 ----假整合---- 大红峪组 408m 三段 35.灰色、灰白色巨厚层、块层泥晶白云岩和灰黑色燧石泥晶白云岩。燧石泥晶白云岩中含大量的叠层石,个体大,构成巨大礁体。层面不平整。可见大型波痕。 128m 二段 34.褐、灰绿色富钾粗面岩,粗玄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质砂岩,构成火山沉积韵律。火山岩中常夹有白云岩、石英砂岩透镜体。 80m 33.灰白色巨厚层石英状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 80m 一段 32.白色厚层、中厚层含燧石条带砂质泥晶白云岩夹石英岩。 60m 31.白色、灰白色、紫色板层和块层状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绿色富钾页岩、粉砂质页岩和火山岩。多具交错层理,层面上有于裂和波痕。 60m ----整合---- 下伏地层:团山子组紫色板层状砂质白云岩 3.岩性岩相变化 (1)平谷、兴隆、平泉一带,厚349-220m。一段砂砾岩增多,二段硅质层发育。兴隆西南,二段为紫红色含砂硅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燧石层和火山岩,以平谷鱼籽山和东辛庄剖面火山岩最厚,达375m,分三期喷发,岩石类型为凝灰角砾岩、层凝灰岩橄榄辉石粗面岩、粗安岩、粗玄岩。具铜矿化和重晶石化,局部形成矿体。 (2)蓟县、遵化至滦县一带,厚408-232m。石英岩状砂岩向东逐渐变薄,层数减少,粗碎屑增多,碳酸盐岩中陆源砂增加。表明海水向东变浅,并逐渐由滨海沙滩相变为河流相,生物明显减少,仅有直径为0.5-1mm,长10-20mm的管状叠层石: Tubaeforma regularis, Conophyton dahongyuensi。火山岩由粗面岩逐渐过渡为凝灰质砂岩、页岩及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岩厚度变薄,滦县厚仅8m,底部细砾岩和长石砂岩不整合在太古界之上。 (3)八达岭一带厚81m。以石英岩状砂岩和粉、泥晶白云岩互层为主,未见火山岩。为滨海沙滩相和潮浦相沉积。含叠层石: Kussiella f.;微古植物:Pseudozonosphaera verrucosa, 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Polyporata obsoleta。 (4)涿鹿、宣化一带厚113m。以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玛瑙层”和砂质白云岩,底部有砾岩,具大型交错层理,岩石含Na、Fe较高。属滨海浅水盆地,从西向东由岸边砂泥相逐渐过渡到潮浦相。 (5)太行山地区未见大红峪组。平原区仅在河间留1、任21钻孔见及,厚<100m。为灰白、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和石英细砂岩。 (五)高于庄组(Chg) 1.基本特征 高于庄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95%以上)的地层,其特点是下部含叠层石较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多,上部含各种形态的结核,顶部含钙质、沥青质。全区沉积稳定,对比清楚。厚405-1963m。与下伏大红峪组为整合接触,局部见有沉积间断,在燕山西段及太行山地区,可见其直接超覆于团山子组或更老的地层之上。自下而上是一套滨海潮浦相含砂含藻灰质白云岩及浅海页岩、泥质白云岩沉积。标准剖面在蓟县大红峪至翟庄。可分四段: 一段:底部为厚3m的石英岩状砂岩,向上为潮间带至潮上带含陆屑的燧石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砂岩、白云质粉砂岩。燧石呈不规则状。具交错层理,层面起伏不平,有时见冲刷构造。厚347m。 二段:下部为潮上至潮间带含锰白云岩和含锰粉砂质白云岩、含盆屑细晶白云岩;上部为潮下带淡红色、蛋青色泥晶白云质灰岩,具显微平直层理,岩石组构细腻。厚320m。 三段:潮下带陆棚盐泥相泥质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层理平直,呈板层至厚层状互层。缟状纹理发育,纹理中富含有机质页片。上部多皮壳和豆状结核。厚658m。 四段:底部沥青质白云岩,或沥青质角砾白云岩;下部中厚层粗粒白云质灰岩;上部厚层含燧石粗粒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含陆屑和盆屑,层理波状起代。多同心圆状结核和连生结核。厚271m。 叠层石有:Confusoconophyton mulltiangulum, Gaoyuzhuangia crassibrevis, G.bulbosa, G. gaoyuzhangensis, Strati fera biformis, Jacutophyton, Tabuloconigera paraepephyta, Svelliella polyclada, Conophyton garganicum ,C.cylindricum。多为硅质,并以具复杂分叉的柱状、锥状为特征。 微古植物有: Trematos phaeridium minutum, Trachysohaeridium cullum, T.incrassatum, T.hyalinum, Pseudozonos phaera asperella, Polyporata obsoleta, Protosphaeridium gibberosum, 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ensis, A. umishanensis, A.partialis, A.glassa, A.bacca。以疣面舌形球形藻居多。 2.标准剖面描述 天津市蓟县大红峪至翟庄高于庄组剖面 上覆地层:杨庄组暗紫色砾岩、含砾石英粗砂岩 ----整合---- 高于庄组 1596m 四段 60.灰色、灰黑色含燧石条带和结核的硅质岩,夹含碎屑硅质含灰白云岩。含结核率为3%,具猫眼状、扁饼状、放射状、条带状。燧石有黑色和白色两种。 131m 59.上部白色含核形石的含灰白云岩与黑色含燧石结核的含灰白云岩组成韵律层,含结核率自下而上增加,最高为35.66%;下部黑灰色厚层粗晶白云岩,含内碎屑、含沥青,具纹层状构造。 65m 58.上部为黑白相间纹层状沥青质白云岩,夹核形石白云岩;下部核形石白云质灰岩。 50m 57.沥青质灰岩和微晶白云岩互层;底部为不稳定的角砾岩。 25m 三段 56.灰黑色厚层含灰结晶白云岩,与灰白色含球状结核含灰白云岩构成韵律层。 28m 55.灰黑色厚层夹板层含结核含灰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结核形态有饼状球状、皮壳状,成分有白云质和硅质,疏密不均。 115m 54.上部灰黑色厚层、中厚层含砂泥的含结核自云质灰岩;下部中厚层含砂泥的含灰白云岩,有大量的白云质结核,其形状为皮壳和猫眼状。 85m 53.黑色块层状含碳质白云质灰岩与板层状含灰泥晶白云岩互层。具白云质结核和内碎屑,水平层理发育。60m 52.黑色厚、中厚层与板层含泥砂含灰白云岩互层。含白云质结核。具水平纹层状层理。底部有一层(2m)灰白色块层含灰白云岩。 40m 51.上部灰黑色厚层、中厚层与板层含盆屑含灰白云岩互层;下部黑色薄层与板层、厚层与板层含盆屑含灰白云岩互层。具纹层状、缟状层理,局部有粒级层理和水下滑动构造。 130m 50.灰黑色厚层及板层含盆屑含灰白云岩及含泥含灰自云岩,夹碳质页岩、薄层白云岩。下部有白云质结核及平直的纹层状层理。 90m 49.灰黑色中厚层含砂泥泥晶白云岩,含铁质、白云质结核。 30m 48.上部灰黑色厚层与薄层白云质灰岩互层;下部泥晶白云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含白云质结核,具缟状层理。 80m 47.灰白色与粉红色中厚层含灰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顶部为厚层泥晶白云岩,底部含泥砂质泥晶白云岩,具纹层状层理和燧石及白云质结核。 120m 二段 46.灰白色、灰色厚层和巨厚层结晶白云岩,含泥白云岩,偶含燧石层,具交错层理、波痕和水下滑动构造。 70m 45.灰色厚层结晶白云岩与泥质含锰泥晶白云岩互层,下部夹含锰白云质粉砂岩。 30m 44.青灰色、粉红色含锰含砂泥泥晶自云岩,偶夹白云质砂岩和砾岩透镜体。40m 43.灰色厚层、中厚层含锰含结核砂质泥晶白云岩,夹白云质粉砂岩和硅质岩。 60m 一段 42.灰色巨厚层含燧石条带、含白云质结核白云岩与不规则燧石条带白云岩互层。底部有内碎屑和白云质结核。 70m 41.灰色厚层含燧石条带泥晶白云岩,含燧石叠层石泥晶白云岩,夹内碎屑白云岩。具硅质和白云质结核。 70m 40.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白云岩,粉砂岩,含燧石叠层石泥晶自云岩,含内碎屑白云岩。中部夹两层中粒石英砂岩,底部有砾岩。 95m 39.灰色巨厚层含燧石结核内碎屑白云岩及灰黑色含叠层石泥晶自云岩互层,夹深灰色白云质灰岩、细晶白云岩或硅质层,具波状纹层状层理或交错层理。 70m 38.灰色、灰黑色薄层泥晶白云岩夹钙质页岩。 15m 37.灰黑色含燧石结核白云岩。 17m 36.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具波痕、交错层理。 10m ----假整合---- 下伏地层:大红峪组叠层石燧石白云岩 3.岩性岩相变化 (1)隆化王家台本组底部具紫红色古土壤,多呈透镜状。兴隆以东厚度逐渐变薄,宽城816m,平泉629m。碎屑岩和粘土岩逐渐增多。一段底部的石英岩状砂岩逐渐变厚。二段中上部黑色页岩层数增多、厚度增大,普遍含有黃铁矿和菱铁矿结核及碳质碎片,局部地区形成锰硼矿和硫铁铅锌矿。属滨海潮浦相。页岩中Na、V含量较高,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死亡后形成SO3。据朱士兴(1980)研究,有聚环藻叠层石和兴隆叠层石。 (2)迁西以东,沉积厚度变薄,迁西1963m,迁安1796m,滦县264m。一段底为1.5m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迁安、滦县一带则为含砂白云岩。二段迁安以西含锰较高,局部形成锰矿层,以东含锰较贫,砂质、泥质增高。四段为深灰色粉晶白云质灰岩来燧石层。叠层石组合以个体较大的锥状叠层石为主,尚有少许层状、层柱状叠层石,主要有Conophyton tongshanensis, Yangzhuangia columnaris, Microconophyton parajacutophylon, M.deformis, Microstylus cf.zhaizhuangensis, Stratifera microcolumnaris。 以上特点代表由岸边砂泥相、海湾泻湖相向浅海陆棚盐泥相过渡,海水深浅变化大,相变明显。 (3)密云、南口一带,最大厚度1242m,几乎都由碳酸盐岩组成,局部发现两层贫铁矿。属潮间-潮下带的潮浦相和陆棚相。叠层石为层柱状、柱状、锥状,个体不大。其中有: Stromacoluomna jiulongquanensis, Collenia angulata, Microstylus zhaizhangensis, Conophyton garganicum, C. cylindricum, Gaoyuzhuangia f.。微古植物有:Lignum nematorideum, Protoleiosphaeridium sp., Trachysperidium sp., Lophosph-aeridium sp., Zonosphaeridium Sp.。 (4)涿鹿、宣化一带,最大厚度1018m。砂泥质有所增高,以滨海-浅海相沉积为主。二段底部具含铁砂岩。三段含灰白云岩中有黑色斑点,有机质高,局部发现盐类矿物的假晶和磷质结核。除Ca、Mg外,Fe、A1、K、Na、Cu均高于碳酸盐岩克拉克值。洋河南北差异较大:以北,Ie、Al高;以南,K、Na高,反映当时水介质盐度高、碱性强。叠层石为锥状、穹状,有: Conophyton platellum, C.rugiformis, C.f., Nodostyliabervis, Cryptozoon f., Colonnella laminata.;微古植物有Polyporata sp.。 (5)易县、曲阳一带为平缓的水下浅滩,从岸边砂泥相和潮浦相逐步过渡到浅海陆棚相。沉积厚度较稳定,厚823-885m。不整合在阜平群之上。 一段由长石石英砂岩、黄绿色页岩和含砂白云岩组成,具大型槽状层理及波痕;二段含锰页岩中常见菱铁矿结核和盐类矿物,顶部浅灰色巨厚层自云质灰岩,风化后出现似羊群状地貌;三段为灰白色板状、块层状泥质白云岩,风化面为参差不齐的锯齿状;四段以泥质、钙质自云质灰岩为主,不含或少含燧石。 (6)井陉、赞皇一带高于庄组出露不全,向西向南变薄。一段底部出现不稳定的砾岩。岩石中泥质增加。叠层石以锥状、板状为主,小型柱状者为数不多。为潮间带上部至潮间带下部,岸边砂泥相过渡为潮浦相。